立秋的手抄报内容(通用四篇)
2025-06-08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1
我家楼下有一家小型的擦鞋店,女店主一天从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的。
她的模样一看就不讨我喜欢。女店主矮小的身体上挂着一张失去了光彩的面孔。最使我反感的是腕上那双摸过无数人脚上鞋子的手,没任何美感可言,黑糊糊的,活像两枝枯树干。有一次,我和妈妈去这家擦鞋店擦鞋,那时正好是孩子们放学回家的时候。女店主和平时一样,挥动着漆黑的“枯树干”,一只手拿鞋油,另一只手拿刷子。在我的皮鞋上涂抹着。她刚上好鞋油,正要擦亮皮鞋的时候,一个扎着两个羊角辫、肩上还背着书包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进店里。我瞧了瞧女孩,想:她一定也是来擦皮鞋的吧。小女孩一下子蹦到女店主身旁,对女店主说:“妈妈,看我今天得到了什么?”
我心里暗暗想道:就算这个女孩是女店主的女儿,在这么差的学习环境里,学习一定不会出类拔萃。小女孩一到店里便找了个小木椅,把书包放在上面,拉开书包,拿出书本。我见那书本的封面是黑色的,像烙印了块黑疤似的粘在了书的上面,真是丑不可言。女孩又把书递给母亲,让母亲指点,那双沾着鞋油的手触到书本的一刹那。我明白了,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,以擦鞋为生的中年妇女,无数次地擦着一双双鞋,也无数次地用这双沾满鞋油的手辅导着自己的女儿。在我和妈妈离开时,我听见身后小女孩轻脆而自豪的声音:“妈妈,今天我当上了语文科代表!”。接着我听到了小女孩悦耳的读书声。我忍不住回头一看,只见女店主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,那双枯树干般的双手已从女孩的书本移到了另一位顾客的鞋上,它们在鞋面上娴熟而流畅地工作着。
此时,我仿佛觉得它们已化身为两个穿着黑衣的舞者,在光滑的舞台上伴着那书声翩然而舞……
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2
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,名叫屈原。因受奸人挑拨,被皇上驱逐。但他仍然爱自我的国家。最终投江自尽。之后人们为纪念屈原,便有今日的端午节。
端午节,是我国的传统节日。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,许多地方的`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。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。
上午,大家都会去割艾草。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。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,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。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,驱灾避邪。
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,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。
正午十二点。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,到河边取水。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,洗走自我身上的晦气。之后,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。不仅仅是跪拜,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,有鸡鸭鱼肉、美酒果蔬等。当然,更少不最重要的棕子。最终,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。(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)祭祀便完毕。其余的贡品便能够自我带回家食用,以求沾一些福气,带来好运。
午后,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——采莲。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,抬一尊木雕龙头。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,眼睛炯炯有神,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。身后跟着锣鼓队、花童等。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。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,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。队伍十几米长,上百人组成。鞭炮声持续不断,锣鼓声响彻云霄。气势真是不一样凡响!
在端午,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——香包。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,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。据大人们说,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。喻吉祥如意,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完美祝愿。
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,那么令人难以忘怀!
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3
每人都会有要感谢的一双手,这双手或许帮助过你,或许打动过你;它们有的白白净净,有的布满风霜……
我要感谢妈妈的那双手。
自从我开始上幼儿园时,妈妈就比以往辛劳的多,但那双手始终伴我度过春夏秋冬,每时每刻,无微不至地照顾我。衣服破了,妈妈就会变成裁缝,灵巧的手拿着针线在衣服上上下翻飞,好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;家具坏了,妈妈就会变成维修工,有力的手握紧羊角锤,奋力地敲着……总之,每分每秒见到妈妈的手,心里都有一种来自亲情的温暖。
那双手在我低年级时还很修长,肤色偏白,指甲修剪得很整齐,常常会涂上油亮的指甲油,关节也常有力地提醒我坐姿。
但岁月终究不饶人呐!
在我四年级的一天放学时,妈妈久违的拉起我的手,紧紧地搀住带我过了马路。我无意低下头,一看,惊呆了。那双手再一次震撼了我,昔日的修长的手哪里能经得起岁月的侵蚀?妈妈的手不再是修长,白得雪亮的了,而是一双饱经风霜,布着许多皱纹的手了。
但尽管这样,这双手也还是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一处,浸湿了我的眼眶。我又转头看了看妈妈满脸疲惫的神情,心里酸酸的,顿时感觉长大了许多……
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4
说到湖南湘西,你也许会想到沈从文的书、黄永玉的画、宋祖英的歌。湘西不但人杰地灵,并且山环水饶,它还有一个神秘的苗寨。在湘西的苗寨里,有热烈激昂的歌舞,精美绝伦的服饰都会让你惊叹,肃然起敬。
走进苗寨,回荡在山谷间的是歌声,鼓声,让你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。再走进一些,你就会看到一场精彩纷呈的“大苗鼓”表演,打鼓的'都是些相貌俊俏的小伙子们。你看!他们身着有领的对襟,衣短袖窄,安布扣七扣,裤大而短,衣服的颜色都是深毛蓝,湖蓝色的。据说苗寨的男生一般都是这样的打扮。而“打苗鼓”可是苗族部落的象征,见到宾客就跳“迎宾鼓”,逢年过节就跳“四面鼓”婚嫁迎娶就跳“猴儿鼓”。小伙子们个个神采奕奕,好像有使不完的劲,他们把鼓敲得震天响,游客们没有一个不被这样的鼓声所感染!
苗寨的姑娘们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。她们眉目清秀,丽质盈盈,妩媚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在青山绿水之间。奇了!怪了!没有乐器,她们载歌载舞时仍能够听见清脆的伴奏声。哦,原先是她们盛装上的饰品,银光闪闪的小铃铛,盛装打扮的“苗家新娘”,头戴青帕银凤冠,苏山耳环吊两边,颈围银项圈,身披银披肩,满襟绣花又滚边还配银链银铃银牙签。这样的盛装配上优美的舞蹈,真是一场超级的视觉盛宴。
小伙子们的鼓声,姑娘们的舞蹈还有他们的笑容,无不向我们诉说着苗寨人民绵延千年的活力。当我陶醉在这美丽的古老童话世界时,却被一位苗家女孩拉进了舞蹈圈里,原先他们的舞蹈还要和游客互动的,我们就以大鼓为圆心,围成一个大圆圈,随心所欲地载歌载舞,好不快活!舞蹈结束后,大哥哥大姐姐们用“地灰”往我们脸上抹,据说这是苗寨人对游客们的祝福和喜爱,脸上的“地灰”越多就表示他们越喜欢你,结果,我被抹成了“猫王”,惹得大家哈哈大笑。
热情好客的苗寨人,他们的服饰,歌舞都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,这也是吸引八方游客的魅力之所在。
-
想了解更多【立秋的手抄报内容】网的资讯,请访问:立秋的手抄报内容